作者:anke001 日期:2020-08-14
改革开放40年来,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,也使我国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。然而,目前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、建造方式较为传统落后的产业。
传统的建造模式以人工建造为主,缺乏技术的创新,工业化、信息化程度较低,生产效率低能源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严重,作业环境危险、繁重、脏乱,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越来越弱,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。
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数字化催生着各个行业的变革与创新,也为建筑业产业变革与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。于是,智能建造应运而生。
智能建造,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融合形成的新型建造模式。
利用以“三化”(数字化、网络化和智能化)和“三算”(算据、算力、算法)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,包括计算机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技术、物联网、互联网、VR等,以改进现有的建造模式和技术手段,实现数字链驱动下的工程立项策划、规划设计、施(加)工生产、运维服务一体化集成与高效率协同。
在此基础上,不断拓展工程建造价值链、改造产业结构形态,向用户交付以人为本、绿色可持续的智能化工程产品与服务。
01.前端发力,做好建筑的虚拟模型
传统的建造模式,把大部分的时间与人力都放在了后续的生产作业环节,但智能建造更关注前端。
通过建立建筑整体的三维模型信息管理平台,将尺寸、材料等各类信息进行集成、运算和分析,利用数字孪生技术,将实物产品与数字产品有机融合,在前端就做好建筑的虚拟模型,对整个建造过程进行模拟,并对整个建造过程进行实时管控,减少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浪费,提高建造效率。
“数字孪生”技术通过人、环境之间动态交互与自适应调整,进一步优化产品,实现以人为本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。
02.后续生产环节:提高工业化程度
在后续生产环节,智能建造将装配式建筑技术与机械臂、施工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结合,减少现场的人工作业强度,剩下的重复性、机械性的劳动都交给机器人来完成或直接在工厂预制完成,提高施工过程的工业化程度,实现最终的无人化或者少人化的建造目标,应对用工荒的问题。
并且,当房子由手工作品变成了标准工业化产品,房子的交付周期将会变短,而由于工业化建房更加精确,房屋质量也会比人工更加优质安全。
03.精细化建造,推进绿色化转型
智能建造借助大数据、BIM等先进的信息技术,能实现全产业链数据集成,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持,进而更为精准控制每个生产环节,把握建材的使用情况,对建造过程做到可控,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,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,大幅降低能耗、物耗和水耗水平,加快淘汰落后装备设备和技术,促进建筑业绿色化发展。
04.平台经济形态,推动工程建造增值
从产品交易到平台经济。当前,平台经济模式正在席卷全球。智能建造将不断拓展、丰富工程建造价值链,越来越多的工程建造参与主体将通过信息网络连接起来,在以“迈特卡夫定律”为特征的网络效应驱使下,工程建造价值链将得以不断重构、优化,催生出工程建造平台经济形态,大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,改变工程建造市场资源配置方式,丰富工程建造的产业生态,实现工程建造的持续增值。
来源:中国建设报 作者:丁烈云
05.从“单向监管”走向“共生治理”
智能建造以开放的工程大数据平台为核心,推动工程行业管理理念从“单向监管”向“共生治理”转变,管理体系从“封闭碎片化”向“开放整体性”发展,管理机制从“事件驱动”向“主动服务”升级,治理能力从以“经验决策”为主向以“数据驱动”为主提升。
智能建造通过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,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,提高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,减少对人的依赖,解决当下建筑行业效率低、成本高、污染重等问题,同时也带来了行业经济形态、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变革。
注:部分素材来源于建筑经济与管理、知乎刘星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